今天WB结果又偏离预期了!小李师弟盯着电脑,愁眉苦脸,处理完的条带灰度值与他之前的期望截然不同。为了完成这个实验,他已经忙碌了整整一周:处死小鼠、提取样品、定量、跑胶、转印、孵抗体、曝光,几乎杀了无数小鼠。他的项目是针对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研究。在做Western实验之前,他特意查阅了相关文献,按照建议使用β-actin作为内参,但结果却令人震惊——P15小鼠的Akt蛋白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明明神经元成熟时Akt应该下调,数据偏偏显示显著上升。
以β-actin作为内参的Akt表达随着小鼠的发育逐渐升高(趋势有误),而以总蛋白作为内参的Akt表达则随着小鼠的发育逐渐降低(趋势正确)。新研究表明,小鼠皮层发育的关键期(出生后10-15天)的β-actin和β-tubulin急剧下降30-40%,而GAPDH蛋白则激增100%。这些被认为是“管家”的蛋白,在神经发育的巨浪中自顧不暇,怎能作为稳定的锚点呢?
β-actin/β-tubulin:从“基建狂魔”变身为“维稳管家”,在P10后其表达量骤降,明显低于神经元迁移高峰期(P0-P5)的需求。相反,GAPDH在P10-P15期间突然提速(RNA同步上调16倍),与皮层髓鞘化和突触爆发的高能耗期完美契合。
全皮层均匀数据掩饰了细胞类型的急剧变化:在P0时神经元占比达到80%,而成年后胶质细胞激增至3倍。β-tubulin亚型Tubb2a在P25的27倍跌幅,恰恰印证了少突胶质细胞重塑微管网络的过程。单一内参无法捕捉这种“细胞合唱”的变化。
考虑到以上问题,推荐采用Total Protein总蛋白内参归一化方法,如丽春红、考马斯蓝、以及Stain-Free免染技术的创新:Stain-Free免染总蛋白技术通过紫外激发凝胶中的蛋白与预制染料结合,能够直接可视化胶及膜上的总蛋白,CV值小于10%的稳定性远超传统内参。此外,该技术无需染色、脱色操作。
操作指南:正常上样时,在凝胶或膜上选取全泳道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从而彻底摆脱“单蛋白依赖”。在每次实验中附上总蛋白泳道的CV值(合格标准为小于10%)。跨发育阶段的实验必须进行内参稳定性预实验,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果断切换到总蛋白内参。可引用ENCODE转录组数据(GEO:ENCSR561OFW)进行交叉验证。本数据来自《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2025年的研究论文,DOI: 101159/000544064。
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Stain-Free免染总蛋白技术或申请相关试用,请不吝与我们联系,尊龙凯时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