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中的数十亿个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构成了我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基础,而突触则是实现这种交流的关键结构。借助电子显微镜,科学家能直接可视化这些三维突触的细胞和分子特征,让我们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深入探索大脑的复杂机制。这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观察定义神经元功能的结构与连接,从而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改变这些网络的疾病。
最近,来自匹兹堡大学的Jill Glausier博士和Zachary Freyberg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死后人类组织的超微结构是否能揭示在生前存在的功能动态信息。研究团队采用了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人脑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促使神经元与局部支持细胞进行交流的连接的纳米结构。通过这种技术,研究者能够生成构成这些连接的分子的空间分布图。
这项研究专注于人类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与诸多复杂的认知过程如推理、记忆和决策相关的区域,同时也是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研究者使用赛默飞世尔科技的Helios 5CX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生成了高分辨率的三维数据集,这种搭载的技术展现了生物标本详细的超微结构。
通过Helios 5CX双束显微镜获得的三维体积数据,研究者评估了组织的超微结构保存情况,发现其结构完好。利用Amira软件对髓鞘、线粒体和细胞核进行分割与可视化,研究者们能够在纳米分辨率下可视化突触复合体及亚突触结构。这一观察结果提示了组织保存的关键性,因为它为推断功能关系的可靠性提供了验证。
研究团队对50个谷氨酸能轴突-棘突突触进行了三维重建,这一过程在传统显微镜下难以实现。重建揭示了突触前和突触后结构之间的显著关系,包括突触前终扣体积与突触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这些都是突触强度和活性的关键指标,进一步证实了突触功能模型的有效性。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一个复杂的树突干,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突触连接,可能作为突触交流与可塑性增强的枢纽。此项发现不仅创新,也为研究特定神经元特征如何影响高阶功能或在精神与神经疾病中的脆弱性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不久的将来,Jill Glausier博士表示,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将这项体电子显微镜技术与分子方法(如转录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结合,进一步增强微观数据的解释能力。这一整合将有助于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整体而言,Jill Glausier博士的研究集中于揭示精神分裂症中的皮层与认知功能障碍,利用死亡后人类脑组织,通过分子与成像技术的结合,探索认知缺陷背后的突触改变,为未来新治疗靶点的设定打下基础。而Zachary Freyberg博士的跨学科研究则架起了细胞生物学与精神病学之间的桥梁,通过应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深入研究突触的纳米结构,进一步阐明蛋白质合成、神经元可塑性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创新性研究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更展现了尊龙凯时品牌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前沿探索,助力科学家们在理解人类大脑的复杂性中迈出重要步伐。